中新網興安盟7月10日電 題:用一粒米致富:北疆稻農創(chuàng)造出的“稻夢空間”
作者 張瑋 籍云琦
萬畝稻田縱橫交錯,嫩綠的秧苗在夏日微風中蕩起層層綠浪……仲夏時節(jié),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三合村在青翠遠山的映襯下,呈現出一幅自帶濾鏡的田園美景。
村民們行走在阡陌縱橫的田園畫卷里,盡情享受生態(tài)自然之美,臉上洋溢著豐收在望的喜悅。
朝鮮族老鄉(xiāng)鄭文煥在路上遇見張海峰,一把抓住他的手臂,拉著就往稻田的方向走。
“讓他看一眼水稻長勢,心里踏實!痹卩嵨臒ㄑ劾,張海峰帶富了一大批村民。
一邊鉆研水稻種植和加工,一邊幫助三合村各民族老鄉(xiāng)發(fā)展農業(yè)生產,張海峰在四鄰八鄉(xiāng)是頗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。
得益于地處北緯46度水稻黃金生長線的優(yōu)勢,2014年,30歲的張海峰成立了集水稻種植、倉儲、加工、銷售、技術指導及服務為一體的有機農業(yè)公司。
9年來,有機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從最初的近2000畝發(fā)展到現在的近萬畝,張海峰也逐漸在鄉(xiāng)村振興道路上大顯身手。
“目前,我們有水稻種植基地7500畝,訂單基地15000畝,年生產大米12000噸左右,產品銷往呼和浩特、北京、上海等全國10多個城市!睆埡7逭f,村里自己的水稻品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。
張海峰告訴記者,三合村是漢族、朝鮮族、蒙古族、達斡爾族等多民族村民共同生產生活的村落。
在張海峰的記憶里,一開始,村里只有朝鮮族村民種植水稻,后來其他民族的村民也不斷加入進來。
為帶動各民族村民共同發(fā)家致富,張海峰的公司下設了兩個合作社,大力發(fā)展訂單農業(yè),與村民簽訂收購協議,實行“農戶種植+公司訂單”兜底保障,實現企業(yè)發(fā)展和村民增收“雙贏”。
滿族村民蔣亮早早就加入了合作社,多年來,在張海峰的指導幫助下,蔣亮依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,如今年收入能達到約15萬元。
“每年合作社都會給我們發(fā)放好稻種,再派技術員進行統一指導、培訓、播種、管理、收割,水稻的質量好,我們也不再愁銷路!笔Y亮滿足地說。
張海峰說,2023年,公司已簽約農戶1015戶,訂單面積15000畝,覆蓋三合村及周邊5個嘎查村。“簽約農戶種植的水稻均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,預計人均年增收1500元至2000元,實現‘用一粒米讓各民族村民增收致富’。”
“現在合作社和廠子里的員工有漢族、朝鮮族、蒙古族等,大家干勁十足,收入不斷增加,日子越過越好,每天都是新氣象!焙献魃缋锏拿晒抛鍐T工志峰信心滿滿。
為了讓大家的“稻”路越走越寬,張海峰不僅種植水稻,還琢磨著對大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優(yōu)質碎米進行深加工,用于生產韓式打糕、米腸、米酒、月亮糕等朝鮮族特色食品。目前,他已開設3家線下直營店,為本村提供就業(yè)崗位15個。(完)